陰森的萌物?——劇場裏的二次元(FROM PSA)
文/王霽青(柏林自由大學,戲劇舞蹈學)
1-orig_1
女孩一遍遍捋著黑色翅膀上的羽毛。在演出行進約至三分之二時,她終於再一次背上道具,走出那個儘管讓行動無法舒展,她在其中卻只需借用一點兒電腦荧幕的微光就仍然能自得其樂的格子空間——宿舍的床鋪!上一次出遊出於饑餓的衝動,遺存的動物本能和突然被啟動的獵人嗅覺助她在半徑五米的現實世界內找到了肉身消耗的補償。這一次,她大概受到想像世界的驅使,變身為仿佛可以通達靈體的异能者,鋪開一地蠟燭,要在陰陽兩界之間用火光為逝者指引路途。
0k5a2378-orig
詭異在於,蠟燭是包裹著電池芯的塑膠殼,燭光也不是被點燃的,她只需摁下通電的按鈕,快捷操作便驅散了「靈韻」。那是本雅明筆下空間與時間構成的一種奇异織體」,來自遙不可及的遠方。它本不可被觸碰,但是可以經由呼吸——身體的感知力——由遠及近地顯現,會在「夏日午後,就著地平線上一道山巒或者一道樹蔭把它的陰影投在休憩者身上」。機械複製時代,人們的感知會被不停地打斷,目光時不時轉移到擬合的裂縫上。當晚的劇場中,我的目光,比如說,就不爭氣地落在塑膠上。這難以降解卻又被大規模製造、組合利用的廉價資料,假冒聖物,顛覆了傳統符號的秩序,在割斷舊日等級的鏈條之後又將我們拉入某種新的複製迴圈。資料越是以偽劣、平庸的面目出現,越是讓人有這樣的感受,女孩的宿舍「禮儀」附帶著對自身行動的嘲諷,提醒人們莫要凝神靜觀,莫要沉浸在單一、完整、不可逾越的能指坐標系之中,專注忘我地去感動。而走神和出戲,當然這也是現代人的觀看之中不可避免的伴隨,倒是能護送我們進入間離的模式,使得我們認識到,虛假不止在於資料的劣質和模仿的笨拙,更體現在行事管道早已偏離古禮脉络的今天依然對本真性有著教義般的維護。
3-1-orig
後來,女孩與我,這個坐在(注意!)舞臺上的觀眾,有一次「親密」的接觸。她先用軟濡的聲音問道,我們會不會將她看作一個離奇古怪的人?接著,她告誡我不要食用另一比特走近觀眾的女孩所帶來的食物。最後又嘟囔著「我是天使」,在人群中跌跌撞撞地帶著翅膀離去。我注意到她的裝扮:及膝連衣裙,領口及袖口鑲著蕾絲邊,劉海長髮……這一切惹人憐愛的萌元素,第一眼望去好像與「離奇古怪」相去甚遠。然而清純少女形象的背後卻有著讓人不安的倒錯。日本的蘿莉文化,經過二次元動漫、遊戲的傳播,在逐漸擴大的影響之中,又對生活中的女孩重新進行定位與塑造,讓她們迎合社會對女性某種保持幼齒的期待並將之視為理所當然。在這樣對象化的過程之中,還有一種古老的焦慮被喚起:文化製品本是為人所做,現在卻將人變成偶。影像逆襲成為人的造物主。
0k5a3106-orig
人偶不辨的模糊之中,萌物引起陰森之感。這一母題在德國浪漫派的小說中早有表達:人們一面為機械裝置著迷,另一面又不能信任它,害怕它會擁有與人一樣的自我意識。霍夫曼的恐怖小說《沙人》為科技又披上神秘巫術的外衣,加强了不確定感。主人公納撒內爾童年的夢魘,是傳說中催孩子入眠的沙人。沙人具有奪人眼球的魔力。納撒內爾長大後,當儀錶商人向他兜售延長了的「眼睛」——望眼鏡之時,他的瘋癲被激發。在他得知,可愛的、他為之傾心的奧林匹亞(作者利用這個名字惡搞了古典主義)原來只是沒有生命的機械人,幻象中升起火焰。火的眼睛,在聖經的視像裏,本是靈魂之眼(參見但以理書和啟示錄)。在此,卻成為一把雙刃劍,讓納撒內爾在破損的自戀倒影中(機械娃娃)受到靈魂的糾纏。有趣的是,當晚觀劇,我確實在舞臺的佈景中看見了轉了調性的「萌物」道具。那是一串眼球,掛在鼓手和吉他手的床鋪前。每一次音樂響起,重複的鼓點和鬼祟的曲調讓人毛骨悚然。這樣的視音搭配好像暗示著:陰森(Unheimlichkeit),它就是萌在曲面鏡中的反射。
5-orig
讓我們來考察這位動搖信仰的惡魔:複製性。與機械複製相比,受數位程式碼支配的模擬使得那些漂浮在網絡之中的符號更為抽象,它們早已脫離與真實世界的關聯,背叛了代理現實的作用,在資料庫這龐然的生長系統中搭配重組,構建虛擬的現實。東浩紀在《動物化的後現代》一書中分析萌要素時寫道:
「……禦宅族系文化的特徵人物萌,其實並非禦宅族們自身所深信的只是單純感情投入,而是在角色(擬像)和萌要素(資料庫)這雙層構造之間的往返,這是非常出色的後現代化消費行動。禦宅族們喜歡特定人物的消費行動裏還隱藏著奇妙又冷靜的另一面。他們因盲目地投入進而分解其對象的萌要素,在資料庫裏進行相對化。」
2-orig_1
最後再回到劇場。虛擬世界如此强大,我們還能否依靠劇場中提供的身體的在場性(Präsenz)抵抗世界的偶像化。當我們得知,身體本身也是在區分組合原則上架構起來的符號時,會不會略感失望?借用劇場學家Hans-Thies Lehmann最近一次講座的題目《劇場:一個吞噬媒體的機器》,吞噬(fressen)乃是狼吞虎嚥般納取食物,為我所用。劇場,這似乎沉沉老去舊媒體,完全可以利用新媒體重新武裝和認識自身。
5-1-orig
Copyright © en? (What has happened? How does it come to this?). All Rights Reserved.